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不支持Flash
跳转到正文内容

专家称美国校园惨案折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0年05月18日07:54  法制日报

  校园暴力在美国,从来都不是一个少人关注的话题。5月3日,22岁的弗吉尼亚女大学生亚德利·乐芙被杀身亡的校园惨剧,再度刺痛人们的神经。美国校园惨案的屡屡发生,除了枪支文化与暴力文化盛行种下的恶果,学校以及社会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,同样负有责任。 

  法制日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

  校园本是教书育人之地,但近来美国的一些校园却频发暴力犯罪,宁静的氛围充满血腥味道。

  5月3日,年仅22岁的弗吉尼亚大学女生亚德利·乐芙被杀身亡,凶手竟是其相恋一年多的男友乔治·休格利。原因是两人最近分手,休格利因爱成恨起了杀机,目前凶手已被警方逮捕并获一级谋杀指控。令人不解的是,乐芙和休格利均出生于富有家庭,休格利更是名门望族之后,两人又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,何以导致杀人悲剧

  无论如何,此案骤然加剧了华盛顿地区各大高校的紧张气氛,不少大学都纷纷评估各自面临的暴力犯罪威胁。根据美国教育部和联邦调查局的报告显示,从2007年到2008年,华盛顿地区的一些高校暴力犯罪呈现出上升趋势,其中性侵犯案件占了很大比例。在这些案件中,34%发生在情侣之间,14%是出于报复攻击,10%是因单相思不成导致。弗吉尼亚大学情况最为严重,所发生的案件由2007年的5起激增至2008年的16起。

  事实上,美国的校园暴力犯罪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。2007年4月16日,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一起震惊全美的凶杀案件。该校英语系四年级学生、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持枪血洗校园,造成33人死亡。他在作案当天还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寄出一些录像带和照片,录像中充斥着“仇视富人”和扬言报复的话语,照片则是其持刀端枪的暴力形象。

  对此,专家指出,枪支泛滥是美国大学暴力犯罪层出不穷的一大原因,不过最根本的还是社会缺少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。人们大多都是从校园走向社会,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外,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,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。

  中学校园:暴力文化毒害不容忽视

  与此同时,近年来中学生制造校园暴力犯罪的案例也是屡见报端。2005年3月21日,17岁的杰夫·威斯手持猎枪闯进明尼苏达州北部的红湖中学,他先是将学校保安一枪撂倒,又进入一间教室大开杀戒,1名教师和7名学生倒在血泊中。在与赶来的警察对峙交火后,杰夫最后举枪自尽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在到学校行凶之前,杰夫竟在家中将自己的祖父母枪杀致死。其祖父卢西尔是当地的一个警察,杰夫犯案后不慌不忙,穿上祖父卢西尔的警用装备并驾着警车前往学校。

  杰夫的家境不幸,父亲自杀身亡,母亲也在交通事故中受重创而在医院疗养。其在学校的行为怪诞,每天都穿着一件黑衣,有人称他为“神志不清的迷失少年”。不过,红湖中学校长克里斯·邓希则说,“杰夫还不能说是个经常找麻烦的孩子,我不觉得他会被人耻笑到去杀人的地步”。

  随后警方的调查表明,杰夫是个新纳粹分子,他在网站发帖称自己“非常聪明且善于思考”,指出美国本土文化正在衰退,断言“成为一名纯正的美国民族社会主义者很困难,人们被错误的信息误导而陷入封闭,这让生活形同地狱”。

  社会是复杂的,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不容忽视。一项调查表明,年仅12岁的美国孩子,就已经在电视上目睹过8000次谋杀场面和10万个暴力镜头。专家指出,营造一个积极而健康的社会环境是政府和民众的共同责任,特别要防止暴力或极端事件对人们形成“负面示范效应”。

  小学幼儿园:安全防范体系比较严密

  与大学和中学相比,美国的小学和幼儿园的安全环境就好得多,主要原因是安全防范体系比较严密。

  如果你要进入一所小学,必须先按门铃让校方辨明身份,进去后还要登记,去哪个班找什么人等都会被记录得清清楚楚。每天放学时,学生必须对老师指明是家中什么人来接的,老师在确认无误后才会放学生走。坐校车回家的学生也一样,如果没有看到孩子的家长在停车的地方等候,司机绝不会让学生下车,宁愿将学生再拉回到学校去。正因如此,校车在家长眼中和学校一样安全,将孩子送上了校车就等于送进了学校,校方会切实履行自身职责。

  美国的小学乃至幼儿园平时就十分注重公共安全意识的教育。记者一次到幼儿园探访女儿,突然间校舍全部停电,老师将门窗紧闭,甚至还拉下窗帘。楼内黑漆漆一片,记者正待开口询问,立即被要求保持肃静。原来,学校正在搞应急演练,模拟有歹徒攻击校园,所有师生被要求隐蔽在安全角落,不准发出声音静待救援到来。

  应当说,面对不断凸显的校园安全问题,美国的各级学校系统都在不断加大安全防范力度,但最重要的一点,也许还是要从源头抓起,在日常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更加注重对未成年人心理上的关爱,提高每个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,用“心灵鸡汤”抚慰孩子纯净的心灵。

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更多关于 美国 校园惨案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0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